国际贸易正制定绿色新规,中国企业如何变被动为主动

创建时间:2023-10-24 11:59

 

除了欧盟的“碳关税”,发达国家还在酝酿更多的绿色贸易规则,世界贸易格局正在重塑

左起:周卫东、徐明、杜譞、吴必轩、钱国强

文|徐沛宇

编辑|马克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俗称碳关税)是全球首个生效的碳关税法案。除了CBAM,发达国家还在酝酿更多的绿色贸易新机制。围绕“绿色低碳”这个关键词,国际贸易规则正在重写。这对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该如何应对,如何化被动为主动?

10月20日,在第三届《财经》碳中和高峰论坛的“碳转移和碳关税”分论坛上,与会嘉宾探讨了上述圈内热门、大众仍陌生的议题。

榜单封面

获取完整报告,请点击下方链接下载:《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暨双碳领导力榜(2023)》
 

此次圆桌讨论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中国办事处主任周卫东主持。讨论嘉宾包括: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副院长徐明,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杜譞,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必轩,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国强。

钱国强认为,面对新形势,中国企业更多的是作为答题人,从来没有出过题。如果没有坚实的国内政策基础,企业只能按照国外的规则走,就会处于被动。

吴必轩认为,美欧盟正在商谈的“绿色钢铝俱乐部” 比CBAM的影响还大,一旦谈成会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可能成为“钉在WTO棺材上的最后一颗钉子”。

杜譞认为,CBAM覆盖的行业会越来越多,对中国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在和欧盟谈判的时候,中国需要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包括一个比较完善的碳市场和碳价体系。

徐明指出,欧盟新电池法规有三个关键要求:一是碳足迹披露,二是满足一定的循环经济要求,三是数字化,碳足迹、再生材料的用量,以及供应链上的一些ESG信息,都要在电池的电子护照里体现出来。

 
CBAM和其他绿色贸易机制的影响

欧盟的CBAM法案目前覆盖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氢6个行业,法案要求这六个行业出口至欧盟的产品须根据碳排放量缴纳相应额度的碳费。法案分为过渡期和实施期两个阶段:2023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为过渡期,2026年1月1日起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在过渡期,出口到欧盟的CBAM相关产品仅需要报告碳排放数据,不用实际缴纳费用。进入“征收期”后,企业的第一个“履约”时间点是2027年5月31号。对于企业而言,2026年全年产品出口量和排放量是其CBAM负担的基础,这个数据最早要到2027年1月1日才能知道。

在CBAM目前覆盖的六大行业里,钢铁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据吴必轩解释,2022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总的商品价值是6066亿欧元,其中约200亿欧元的商品是CBAM覆盖的。这200亿欧元的商品里,3/4是钢铁和钢铁制品,价值约151亿欧元,另外1/4主要是铝,此外还有一点点化肥。

吴必轩表示,CBAM对中国的影响目前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它给全世界提了个醒:未来,碳会是全球贸易、产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产品的竞争要素里,将会加入碳、可持续、绿色等因素。

吴必轩说:虽然现在钢铁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大,但并不是所有使用到钢铁的产品都会受CBAM限制。比如洗衣机用到了钢板,但洗衣机出口欧盟是按洗衣机而非钢板报关,洗衣机不在CBAM的税号里,那么CBAM就跟洗衣机企业没关系。

CBAM具体会对中国商品增加多少成本?杜譞表示,按照现阶段的CBAM规则,以2019年的出口数据来做量化计算,可以看到中国对欧盟受影响的出口额大概有65亿欧元,欧盟2019年的碳价大概是60欧元/吨,中国企业出口欧盟的货物因为CBAM要支付大概1.7亿欧元的成本。不过,CBAM的规则将随着欧盟碳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未来,欧盟碳市场将逐渐收紧免费配额,并且将逐渐扩容到航空运输,道路交通,建筑、节能等领域,覆盖的行业会越来越多,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

未来CBAM会产生多少碳费?吴必轩认为目前难以计算。他解释说,CBAM对商品征收碳费的计算公式是:中国产品的单位碳含量,减去欧盟产品实际获得的单位免费配额,乘以欧盟和中国的碳价之差。在这4个变量中,唯一能够较准确估算的只有中国产品的单位碳含量。2026年欧盟产品实际获得的免费配额到底是多少,这个现在欧盟自己也不知道。中国和欧盟碳市场的碳价将是多少也只能依靠预测。

吴必轩补充说,欧盟出台CBAM不是单单针对中国产品的,CBAM影响了所有对欧盟出口的国家。比如,中国一吨钢出口到欧盟增加了50欧元的CBAM成本,而印度可能会增加150欧元,越南增加300欧元,塞尔维亚增加250欧元,如果真是这样,中国钢铁产品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反而有可能因为CBAM而增大。

除了CBAM之外,欧盟已经发布了或者正在酝酿发布更多的相关政策。徐明介绍说,比如欧盟的关键原材料法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等等。在行动计划这个框架下面,又对了很多不同的产品做出具体的规定,比如最近生效的一个新的法案叫新电池法规,它要求未来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电池、动力电池等等各类电池,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它也有一个逐步落实各项要求的过程,跟CBAM类似。

徐明表示,新电池法规里最关键的要求有三个:一是碳足迹,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不同类型的电池在欧盟市场上销售,都要首先披露碳足迹;第二,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电池都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循环经济要求,包括电池里面要有一定百分比的某种原材料,而且它的用量要有一定的百分比是来自于再生材料;第三点是数字化,碳足迹、再生材料的用量,以及供应链上的一些ESG信息,都要在电池的电子护照里体现出来。这就是电池行业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

欧盟之外,美国和欧盟正在商谈组成一个“绿色钢铝俱乐部”, 目的在于“限制高排放钢铝的贸易”并且解决所谓的“非市场经济的产能过剩”问题。

吴必轩表示,美欧一旦谈成这个绿色钢铝贸易同盟,将会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比CBAM的影响还大。因为美欧建立的这个“绿色产品贸易群”未来在产品范围和群成员方面都会扩大,例如日本和英国就是新成员的首要候选人。这个绿色钢铝贸易同盟瞄准的是制定全球贸易的新规则。如果这个贸易同盟纳入主要经济体而成为集体规则,那么按照国外学者的悲观预测,有可能成为“钉在WTO棺材上的最后一颗钉子”。

 
中国如何应对绿色贸易新规则

CBAM与欧盟碳市场息息相关,在应对CBAM之际,中国碳市场的政策和运行是一个重要因素。

杜譞表示,在和欧盟谈判的时候,中国需要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包括一个比较完善的碳市场和碳价体系。现在欧盟的碳价是大概80多欧元/吨,中国碳市场的价格目前大概是80多元人民币/吨,大概只有欧盟的八分之一。中国碳市场在交易量和价格上都存在改善的空间,碳市场所覆盖的行业也需要有所扩大。

吴必轩认为,全国碳市场扩容和提高碳价是实现脱碳所必须的,但要客观看待它们对缓解CBAM压力的有效性。他说,根据2022年的出口数据,CBAM覆盖的产品只占中国出口到欧盟商品总价值的3.2%。为了使这3.2%的对欧出口免交CBAM,就让中国整体经济背上80欧元/吨的超高碳价负担,既划不来,也不现实。

另一方面,中国是否需要对一些进口商品同样施以碳关税?钱国强表示,从逻辑上来说这是可行的,但是回到现实中想想,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新的规则?背后其实是他们的龙头企业在推动。中国现在没有可以制定产品终端采购规则的龙头企业。在参与这场国际贸易、技术竞争的时候,中国企业更多的是作为答题人,从来没有出过题。要成为出题人,就要站到整个产业链的顶层。就像苹果公司,它能够要求所有供应商在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因为苹果在定义这个市场。

面对新的国际贸易绿色规则,中国当务之急是要练好内功。钱国强说,国内各界要有共识,形成政策合力才能更好地应对。例如,环境权益时重复计算的问题如何解决,各部委之间的政策该如何协同?这些都是面临的问题。如果没有坚实的国内政策基础,企业只能按照国外的规则走,就会处于被动。其实,一些所谓的国际规则不是联合国制定的,也不是欧盟等主权实体制定的,主要是跨国公司自愿形成行动联盟,或者委托非官方、非政府的实体制定的规则。中国的政策制定部门要走到一线去多了解企业,才能制定出好的应对之策。

 
碳减排的全球竞合前景

在《京都议定书》生效的年代(2005-2020),全球碳排放领域有过较多的合作,发达国家可以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减排量,以完成自身的减排目标。接替《京都议定书》的《巴黎协定》里,有一条对全球碳排放合作的约定:国际减碳合作将制定一个会计框架,允许国际碳排放权转让,将多个国家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连通;同时,建立一个联合国中央机制,让各个国家之间可通过交易获得碳信用(经核证的减排量被称为碳信用)。

钱国强表示,世界回不到《京都议定书》的那个时代了。《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是非常明确的,减排量是缔约国都认可的,发达国家有购买减排量的动力。但是,后来发达国家都对此作出了反思,甚至可以说有一些后悔。因此,《巴黎协定》下的国际碳排放合作前景不是很乐观。

钱国强说,《巴黎协定》对国际碳减排量的交易做了最低的监管要求,各国之间具体怎么交易,还需各国自行设计。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对别国的减排量都不愿意购买。以欧盟为例,欧盟碳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减排量需求市场,但他们对购买其他地方的减排量并不感兴趣。未来国际碳市场将是一种分散的市场,难以存在统一的减排量交易合作模式。

一些国际贸易发达的领域,国际碳排放领域的合作是有可能的。杜譞表示,钢铁行业建立了行业自发性的EPD(环境产品声明)平台。这个平台在国内外交流当中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推动了钢铁行业环境属性的国际互认,多个国家都在平台上沟通交流并相互采信。下一步来看,这类平台要求政府和企业之间还需要有非常畅通的合作渠道,才能更好地推动国与国之间绿色机制的国际互认。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将于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迪拜世博城举行。在此次大会上,各缔约方将首次对《巴黎协定》实施情况做全球盘点,找到行动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钱国强说,今年的COP28将启动第一次全球盘点,预计会上将会有非常激烈和精彩的争论。但是,不管争执有多么激烈,减排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大家都需要练好内功。

 

收藏

相关文章

感谢您对晚点的喜爱,您可扫码关注公众号,我们将为您推送每日新闻要点及最新报道

您可扫码关注公众号,我们将为您推送每日新闻要点及最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