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碳中和:三年实践,五个变化
腾讯在碳中和上所能发挥的影响力,远超腾讯自身减碳带来的影响力
文|吴俊宇
编辑|谢丽容
平台型科技企业的“双碳”战略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科技企业正在成为潜在的碳排放大户,是未来几年少数电力消耗占社会总用电量比例持续增长的行业。另一方面,平台公司数字化技术应用带动的商业生态减碳潜力巨大,其影响又远远大于自身减碳。
科技公司需要自建、租赁大量数据中心,这是公认的“电老虎”。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达2166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耗电量的2.6%,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14%左右。国网能源研究院预测,2030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将突破4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将升至3.7%。如果不加控制,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科技公司就是下一个高碳排放行业。
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之后,腾讯很快启动碳中和规划,成为中国首批启动碳中和规划的科技企业。2022年2月,腾讯正式发布《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提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实现100%绿色电力。腾讯成为国内第一家对范围1、2、3做出100%碳中和承诺的科技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科技公司通常只会对范围1、2做出承诺,不对范围3做出承诺。
范围1、2排放与企业自身运营直接相关,对企业而言相对可控,而范围3涉及上下游供应链,相对不可控。
在碳中和这件事情上,腾讯这类平台公司的独特性在于,它们既会影响C端的用户,又可以影响B端的企业。腾讯的微信、QQ、游戏覆盖了10亿以上用户,可以鼓励公众的低碳生活方式。腾讯云具备数字化技术底座和算力,能够为客户提供碳监测、核查、报告服务,可以帮助企业低碳转型。换句话说,腾讯在碳中和上所能发挥的影响力,远超腾讯自身减碳带来的影响。
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能源专家翟永平2021年加入腾讯集团,现任腾讯碳中和战略高级顾问,他的工作是支持腾讯各个部门和团队开展碳中和相关业务,对接并推动腾讯进入节能减排的“碳圈儿”。翟永平今年7月接受了《财经》记者的专访。
他说,目前腾讯的碳排放量表面看来不算高。但考虑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需要越来越大的算力支撑,腾讯的数据中心要支持全社会,会使能源消费和相关的碳排放量持续增长,因此需要提出明确的减排目标。考虑到数字化技术应用还在快速发展,腾讯没有设立一个固化的“碳达峰”时间表。同时,腾讯承诺的2030年碳中和目标涵盖了范围3的排放,这是腾讯给自己制定的高标准的碳中和目标。
碳中和既要对内,也要对外。对内,腾讯制定了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碳中和的路线图;对外,腾讯的碳中和工作主要围绕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三方面展开。
腾讯启动碳中和规划已经进入第三年。中国的平台型科技企业众多,腾讯可以给出一些先行经验。
为贯彻碳中和战略,腾讯围绕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新设立了一系列相关全职团队。其中包括战略发展部(SD)的“碳中和战略发展组”,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的“碳中和实验室”,技术工程事业群(TEG)的“数据中心绿色能源组”“碳中和绿色金融探索组”等。同时,腾讯云的智慧能源行业也是实施碳中和战略的中坚力量。
翟永平介绍,上述团队是腾讯碳中和业务核心,与管理层周期汇报互动形成决策和跟进机制,同时与公司其他部门(微信、投资、腾讯研究院、腾讯青藤等)协同并进。
政策落地和实施的关键是“一把手工程”,低碳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也是一样。一位腾讯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腾讯的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对上得到马化腾、刘炽平等总办管理层的推动,对下覆盖了各个部门的中层干部和员工,确保碳中和理念在腾讯内部得到充分重视和贯彻。
腾讯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碳中和的路线主要通过三个手段,分别是数据中心和楼宇节能提效、使用可再生能源、碳抵消。使用这三个手段的原则是,节能减排和绿色电力优先,抵消为辅。
腾讯ESG报告显示,2022年碳排放量574万吨。其中范围1占比3.00%,范围2占比46.17%,范围3占比50.83%。按照腾讯温室气体盘查分类方法,腾讯的碳排放大约90%来自其自建及租赁数据中心的用电、服务器等设备采购。
范围1通常核算企业自有排放源产生的直接排放,范围2用于核算外购电力等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3是企业供应链中产生的间接排放量。范围1、2通常被认为相对可控,范围3数据收集、管控则相对困难。
在翟永平看来,范围1、范围2、范围3三者排放量比例不同,但三者的减碳同样重要,反映了公司上下对碳中和战略和实施是否充分理解和到位。范围1反映了公司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准;范围2主要依靠节能提效和绿电实现,这也是腾讯自身实现碳中和的最关键手段;范围3意味着要与诸多供应商协同减排,这将是腾讯未来几年控排难点。
在节能提效方面,腾讯一方面在降低数据中心的PUE(电能使用效率),一方面则在改善办公环境的管理、流程和措施。
数据中心是腾讯最大的碳排放点。腾讯将第四代数据中心(T-block)的建设模块化,有效缩短建设周期以及减少建设过程的碳排放。T-block可实现PUE不高于1.2,极限PUE降至1.06,与传统数据中心建设相比节约能源约30%。
目前腾讯位于扬州仪征东升村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已经采取了这一方案。以一个拥有30万台服务器的园区为例,一年可节电约2.5亿度。此外,腾讯数据中心还尝试了许多新兴节能技术,如自然冷却技术、液冷技术、三联供、余热回收等。腾讯数据中心部门还成立绿色循环再利用中心,主要负责服务器改造再升级、数据安全处理、部件拆解及循环再利用。
与大多高耗能行业将在2025年前后达峰不同,中国的数据中心仍处于规模高速扩张之中。中国的数字经济扩张、东数西算政策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智算浪潮都是驱动国内数据中心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中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之后,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增长。
有数据中心行业人士对《财经》记者评价,腾讯目前尚未制定明确的碳达峰目标,这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事实上,目前拥有云计算业务的国内外巨头也没有制定明确的碳达峰目标,如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等都是如此。
办公区域和基建项目则是另一个碳排放源。位于深圳的腾讯滨海大厦、位于北京的腾讯总部大厦等腾讯重要办公楼宇都经过专项节能设计和改造,包括空调、照明、暖通等都使用更节能的系统。
正在建设的深圳大铲湾全球总部会是腾讯未来范围3的一个碳排放增长点。考虑到这个问题,腾讯努力将大铲湾全球总部建成实践碳中和的示范项目。翟永平表示,大铲湾会是腾讯未来几年最大的基建项目,这意味着需要严格管控供应链,基建过程中的钢铁、水泥、玻璃等都需要采取零碳或低碳材料。大铲湾项目建设过程也将成为新型低碳技术应用试点的场景。
在绿电采购方面,腾讯正在积极参与绿电市场交易,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财经》记者了解到,腾讯目前每年电力采购成本为数十亿元,预计2023年数据中心(含自有和租赁)绿电比例可达7%。
腾讯ESG报告显示,2022年采购绿色电力3.36亿度,避免碳排放24.2万吨。腾讯数据中心大规模使用屋顶光伏,2022年底自建可再生能源设备装机容量为19.6兆瓦。
目前,除个别场景外,绿电市场交易价相比煤电基准电价通常高10%-20%不等。长期来看,企业如果要降低绿电成本,需要提前锁定低价绿电。这包括两条路径:一是签署长期绿电采购合同,二是直接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
腾讯数据中心通过建屋顶光伏自发自用作为减排措施之一。2022年产生可再生能源2.19万兆瓦时,避免碳排放1.57万吨,预计到2030年自发自用的光伏和少量分散式风电仅腾讯绿电总量仍然比较低。翟永平表示,综合考虑市场状况和腾讯自身的比较优势,腾讯目前没有直接投资运营大型风电光伏项目。
同时,绿电采购是减碳的最有效手段。在翟永平看来,国家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将为腾讯增加绿电比例提供有利的环境,会直接影响腾讯可以获得的绿电的数量和成本。
目前腾讯绿电采购在持续进行中。2022年,腾讯签订了超过5.3亿度绿色电力交易合同供2023年使用,怀来东园、怀来瑞北、江苏仪征和清远清城数据中心将在2023年达到100%使用绿色电力。不过,未来几年是否能够采购到充足的绿电,也将取决于中国绿电市场供应情况。
如果绿电有缺口,腾讯将采取购买高质量的绿证、碳汇等碳抵消手段,以此实现减中和目标。翟永平说,购买绿证、碳汇都只会是实现碳中和最后的手段。
对外:推动消费者、企业、社会减碳
平台型科技企业究竟应该承担多少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并没有简单的标准答案。
理论上说,科技公司的直接责任是实现自身碳中和。但在中国,平台企业的触角伸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意味着它们需要承担的东西往往更多。
2021年12月,腾讯制定了用户、产业、社会(CBS,Custom、Business、Society)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第一环是扎根消费互联网,第二环是拥抱产业互联网,第三环是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
翟永平解释,基于腾讯用户、产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腾讯“碳中和”行动路线也将围绕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这三个方面展开。面向消费者,腾讯通过To C产品鼓励公众采用低碳生活方式;面向企业,腾讯将通过To B的数字化技术支持实体经济实现碳中和;面向社会To S,腾讯会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孵化相关新兴低碳技术。
面向消费者,腾讯社交、支付、游戏等产品触达超过10亿用户,这都是向公众传递减碳理念的媒介。其中微信支付、腾讯会议等明星产品在To C、To B之间起到了连接器作用,带来了用户、商家的减碳。
例如,深圳市正在通过腾讯的“低碳星球”微信小程序试点开通和运营个人碳账户。“低碳星球”如同碳账户,可以核算地铁、公交等活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帮用户积累相应的碳积分。腾讯与武汉合作的碳普惠平台“武碳江湖”也于今年6月上线,鼓励市民公交出行、地铁出行、骑行、自备购物袋和新能源车出行。
腾讯还开发了“碳碳岛”模拟低碳经营的游戏。该游戏引导玩家能够建立寻求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岛屿,试图通过游戏的方式让玩家建立碳中和意识。
微信支付方面核算,2022年线上生活缴费、电子政务、绿色出行、扫码点餐及线上开票等低碳场景共实现碳减排1765.5万吨。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的研究报告称,从2020年1月上线至2021年9月,腾讯会议帮助社会减少了1500万吨碳减排量。在线会议在减少交通碳排放、减少空气污染,降低会务用品损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减排作用。
面向企业客户,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的能源业务正在快速落地。这些业务正在帮助能源企业提质增效、节能降碳和数字化转型。
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2022年曾对《财经》记者表示,腾讯云主要利用AI算法、云计算、IoT等技术为企业客户提供碳排查记录、能效管理平台。除了上述PaaS平台,其他集成服务、SaaS工具需要依靠合作伙伴提供。
针对能源领域,腾讯云开发了两款数字化平台产品。一款是能源连接器,用于连接业务、用户、数据、生态,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款是能源孪生器,用于节能降碳、生产优化、安全生产。为完善能源行业的合作生态,腾讯云“能碳工场”聚集了一批能源SaaS产品、咨询公司、IoT技术公司,以及能源领域的科技公司,可以构建分布式能源监测、能效提升、智慧场站、综合能源服务等行业场景化方案。
腾讯云数字能源业务目前有一批标杆客户。比如,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总部的综合能源管理改造中,腾讯云为其建设了国电投综合管理平台,以此分析其屋顶光伏、地面光伏、幕墙光伏、微风风机等系统的发电、储电、用电情况,再通过PC端、小程序端推送给用户。
港华能源与腾讯云共同在江苏泰州海陵建设了零碳园区智慧能源平台。以此实现智能化的能源数据管理、分析、预测和优化。该平台还能灵活扩展出能效管理、能源交易、碳交易等应用。港华能源希望能够借助智慧能源平台复制出多个零碳园区。
一位头部云厂商的技术人士评价,腾讯在能源这种“重行业”的优势更多是借助云、软件以及微信等工具提供“连接”能力,更多深入具体场景的工作需要依赖生态合作伙伴。作为互联网公司,腾讯做能源行业很容易被人认为“太外行”。但好在,腾讯云找到了一批“内行人”——李强、能源和资源行业线负责人石梅都来自相关行业,曾经长期和大型制造、能源企业打交道。这可以少踩很多坑。
面向社会,腾讯目前在孵化、投资低碳技术,与相关研究机构、创业公司合作,探索碳中和实践方法。
2021年,腾讯在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下成立了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ustainable Social Value Organization,简称SSV),并在SSV架构内专门成立了碳中和实验室。
碳中和实验室实施了一系列项目,包括乡村分布式光伏、节水抗旱稻、虚拟电厂、冰川保护、海洋蓝碳、林业碳汇等。其中,腾讯与冰岛CarbFix公司合作,获得了它的玄武岩碳封存技术在亚洲地区试点应用的授权,在雷州半岛落地一个1000吨左右的中试项目(产品正式投产前试验)。
翟永平对《财经》记者表示,腾讯体系内各组织虽然分工明确,但面对的任务应该是共同的。不能简单理解腾讯碳中和To B工作就是由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承担,To S工作就是由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承担。To C、To B、To S本质是三位一体的,需要腾讯各个事业群、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协作完成。
在对外时,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战略发展部等团队时常以整体出现在客户沟通过程中。翟永平表示,腾讯的六大事业群旗下的各业务部门需要协同作战,以“一个腾讯”的方式对外沟通。“我们需要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技术层面、社会层面、投资层面。”
翟永平曾经是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门首席专家,回国前在海外工作生活了37年。2021年7月他应邀加入腾讯战略发展部,成为腾讯碳中和战略高级顾问,支持公司的碳中和战略制定与实施。
在员工平均年龄大约30岁的腾讯,年过六旬的翟永平是绝对的“高龄”员工。最初行走在深圳腾讯滨海大厦,年轻同事看到翟永平胸前的蓝色员工工牌大多感到惊讶,并会询问他在腾讯的工作是什么,需要为同事反复解释“碳中和”工作的内容。
今年是腾讯启动碳中和以来的第三年。翟永平对《财经》记者表示,三年来腾讯的碳中和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可以看到五个明显的变化:
其一,在理念上,碳中和正在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具体的行动。高级管理层、中层、基层,碳中和在腾讯变得深入人心。对普通员工来说,在腾讯的食堂、班车、办公区的醒目处,总能看到种种减碳小贴士。
其二,组织上,碳中和最初只是几个专职团队的工作,如今碳中和成为腾讯业务的一部分,六大事业群以及各业务部门都在参与其中。
其三,从点状探索到逐渐形成体系。在腾讯支持的具体碳中和项目的基础上,腾讯开始开发碳中和平台,包括服务于碳普惠和MRV(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的“碳base”平台、集成和对接低碳技术的“碳Live”平台,以及支持和孵化低碳技术的“碳寻计划”,从点到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其四,从“圈外”走向“圈内”。腾讯曾经被认为是碳中和的门外汉。过去腾讯参与能源、“双碳”领域的活动,能源、气候行业人士常常投来某种意外的眼神。但如今,腾讯常常出现在碳中和的专业会议和讨论中,不再有违和感,开始被认为是“局内人”。
其五,从国内走向国际。碳中和是一项国际事业,需要国际合作。今年以来,腾讯多次与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8组委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对接,对接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经验,特别是服务于发展中国家。
翟永平最后表示,碳中和涉及方方面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方合作,与碳中和领域的行业、企业、专家,一起推动低碳前沿技术创新,加速推进碳中和的历史进程。